
陶藝,是中國古老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獨具東方藝術特色的情韻風格,是中國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活動,康巴什區第一小學將陶瓷藝術與社團實踐有機融合,創建陶藝特色實踐活動課程。

兒童對泥土有著天然的興趣,泥土千變萬化的特性也賦予了陶藝強大的表現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巧妙構思,將普普通通的陶泥變幻出千姿百態的造型,賦予了新的生命。

陶藝拾趣 啟智潤心
陶藝是一門智育課程。動手即動腦。手與泥土的接觸不僅可以刺激兒童大腦發育,也能使兒童手部小肌肉群得到更好的鍛煉,從而促進學生體力、智力共同發展。

作為康巴什區第一小學的一門校本課程,陶藝課面向全體學生,多梯度,多樣化開展與實施:
一、二年級學生結合美術課以歐克泥形式在常規美術課中開展,主要學習揉、捏、壓、團、粘等基礎手法制作富有童趣的立體造型作品。
三、四年級學生由專職陶藝老師在陶藝專用教室采用陶泥、瓷泥等專業材料進行開展,從基礎的盤條、捏塑、泥板等綜合手法進行學習與制作。
五六年級學生則按主題、跨學科的方式進行學習與創作,在陶藝課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學到陶瓷立體造型的方法,還會學到陶瓷史、陶瓷鑒賞、現代陶藝以及與陶瓷燒制相關的物理、化學知識等。
為了滿足和培養部分學生陶藝興趣,學校將陶藝課分高低段開設拉坯與捏塑兩門社團課,為陶藝興趣強烈的學生們提供深入學習的平臺。

以史化人 以美育人
陶藝是一門歷史文化課程。我國的陶瓷發展史貫穿上下五千年,孩子們與泥巴的親密接觸中,既能享受到中國傳統技藝的樂趣,也能充分感受陶藝制作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陶藝還是一門天然的美育課。人們把陶瓷藝術稱為立體的美術,孩子們通過捏、雕、鏤、挖、貼、刻等各種手法來展現陶制品的美;在顏料的選擇、成形的方法上處處講究美,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創造美,感受美,陶冶高尚的情操。
多元融合 實踐創新
陶藝是一門“知行合一”的勞技課程。從設計構思到材料的選擇與塑造,再到最后的燒制過程,都需要孩子們全程參與、動手操作,只有親自體驗、做出作品才能體會到陶藝其實并不“簡單”。
陶藝是一門科學課程。陶藝制作涉及很多材料以及各種物理、化學變化。一塊不起眼的泥巴經過無數次打磨與雕琢,變幻出姿態各異的形象,經過一千多度高溫的洗禮,最終成為生動精美的藝術作品。
在康巴什區第一小學的真愛課程體系中,插花課程的“花器”、茶藝課程的“茶具”都是孩子們自己制作,瓷器上色、繪畫與國畫、書法、線描等課程內容渾然一體。陶藝課與插花、茶藝、國畫、書法、線描等課程融合融通,促進孩子們建立知識的鏈接,完善知識體系,拓寬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碧账囀且环N獨具審美意蘊的藝術形式,是手與心的結合。康巴什區第一小學的陶藝課程賦予了這項實踐活動更豐富的教育內涵,給學生帶來更加多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