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國家提出開展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以來,全國教育信息化駛入了快車道,鄂爾多斯市以“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為目標,逐步縮小城市與農村牧區學校公共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的差距,加快推進農村牧區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打造“新基建”下的數字教育環境,積極消除數字“鴻溝”,圍繞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領域開展建設,推動“互聯網+信息技術”紅利惠及廣大農村牧區師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助力鄉村教育跨越式發展,振興鄉村教育。
一是全面構建城鄉一體化教育專網
實現全市城鄉學校、幼兒園無差別全連接。高標準建設雙萬兆骨干環網和三層結構校園網,全力保障廣大師生共享優質網絡資源。為切實提升農村牧區校園網絡建設與運維水平,市旗兩級精心組織籌劃,成立專業團隊深入農村牧區學校開展“網絡服務質量提升”等專項入校服務,“專遞”網絡信息、安全檢測、漏洞掃描等服務,確保各類信息化設施安全運行、流暢使用。全市現有的118所農村牧區學校和幼兒園全部實現千兆及以上速率接入市教育城域網,提前完成國家教育專網接入與網絡接入帶寬的目標要求。
二是統籌構建市級城鄉一體化教育云平臺
教育云平臺為全市所有學校、幼兒園提供基礎性、通用性教育云服務,涵蓋數字教育教學資源與教育教學管理應用服務。為進一步豐富教育云平臺功能,在國家和自治區提供的公共數字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市教育云平臺還具有超星數字圖書與期刊、通識與學科在線課程、學科網資源、菁優網資源、教師研訓、安全教育以及電視教育等9個品牌和類型的數字教育教學資源,可滿足不同群體需求,實現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共用。在優質數字資源的支撐下,鄉村學校率先邁出了探索“智慧課堂”的腳步,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先鋒隊”和“排頭兵”,其中5所鄉村學校組成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探索形成覆蓋語文、數學、英語3個學科的“基于高階思維發展的211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并推動7個旗區共22所城鎮學校紛紛加入區域教學模式變革的實踐行列中,成為我市承擔的國家級“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工作的“先鋒隊”。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教育管理水平,市教育云平臺還提供了安全巡檢、排課、選課、網絡閱卷、成績分析、學生評價、圖書管理等管理功能應用。市教育云平臺管理功能應用推動教職工積極參與校園巡檢,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助力鄉村學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實落細,科學高效安排教學,進一步減輕教務人員的工作量,據調查統計,教務人員工作量由原來的2天縮短至2個小時,實現課后服務便捷化,配置鄉村學校圖書資源更加均衡、更有效率,實現各項數據實時可查,“市——旗——?!比壗逃龜祿梢暬θ?18所鄉村學校、幼兒園教育管理效能實現全面提升。

三是配足配齊班級數字教學基礎設施
我市所有農村牧區學校全部配備了80英寸以上多媒體觸控一體機,都能夠共享國家、自治區和市教育部門提供的公共數字教學資源服務,全部配有支持網絡遠程互動教學教研的“網際交互教室”,實現了跨越空間與結對幫扶學?;蚵撁诵崟r開展教學、教研活動,助力鄉村教育教學長遠發展。截至目前,全市有10所農村牧區學校率先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涌現出一批市級“智慧教學名師”。

四是教育信息化助推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信息化具體舉措將助推教育數字化轉型,不斷惠及更多鄉村師生,采取“三個課堂”、城鄉結對、OMO(線上+線下)融合以及專遞服務等方式進行數字支教,與農村牧區學校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教育服務,優化教學行為,診斷教學過程,評價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鄉村學校教學水平,實現城鄉學?!巴l互動”。2019年康巴什區第三小學和杭錦旗吉鄉小學開始采用OMO模式結對共建教學共同體,2021年吉鄉小學多項教學指標優于部分城市學校,成為城鄉結對發展的典范。

利用教育信息化設施,常態化在農村牧區學校開展網絡研訓與中小學STEAM教育,讓農村師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滿滿,城鄉結對逐漸由“單向幫扶”向“雙向互促”轉變,近年來,以烏審旗的英語教師郭娜、準旗羊市塔的語文教師馮雅頌等為代表的一批佼佼者日益涌現,伊旗高中楊峻岳老師在新街中學為學校講授創客課程,全校近1/6的學生選修,并在2021年帶領學生獲得全市人工智能挑戰賽一、二等獎共計三項。
